昨天剛好與同事聊到「世代紅利」,與「世代困境」。台灣景氣就業上,分為幾個大階段。可以跟大家討論討論。文長慎入,真正資料統計在下面網頁。
一:1965年到1973年,工業建設加速成長,對外貿易開始蓬勃發展。在這幾年就業從事傳產貿易都會賺到超級大錢。以3-4年級生為就業主力。很多人甚至沒有畢業就有工作找上門。
二:1978到1989年,狂歡式台灣錢淹腳目。股市上萬點,大家樂、六合彩狂賭經濟。4-5年級生為主力。
三:解嚴後到2000年網路泡沫化為最後一個薪資大躍進階段。2000年之後的薪資大跳高多半是加入壹傳媒集團,或是踏上跨國與外派以及前進中國的高階經理人。4-5年級主力,一部分6年級前半段(60-65年次為主)
對於目前仍屬於活躍工作的一份子來說,如果你剛好是1988-1999年之間踏入業界,只要努力工作都會得到不錯回報。
買得起房子,但2000年網路泡沫化之後經濟瞬間縮水,加上產業西進中國。很多傳產受到極大影響。
2008年的金融海嘯更是重擊經濟市場,台灣本土還有愚蠢的22K直接打死當代新鮮人。
而且當時的政府愚蠢地把贈與、遺產稅從50%變成10%,當場刺激西進後的產業資金導回台灣後全灌進房市,造就兩個極端:房市價格2-3倍數噴發,就業市場薪資徹底倒退。
2008年可以一口氣推出三個錯誤政策,害整個世代承受不可逆的經濟悲劇。
近三四年經濟轉型,能在數位社群經濟浪頭裡面活下來才是重點,如果你覺得世代困境很辛苦,也可以點進來這篇看看你的出生年代到底有多少人跟你一起競爭。
http://filmreview.tw/single/
※順道一提,今天上班遇到整-棟-大-樓最漂亮的小姐說他有看我文章。特此感謝。